返回

我家世显赫,躺平不过分吧!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691章 倭人踪迹(第1/2页)
   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
“恭喜太子殿下,婵妃有喜了!”

    太医检查后高兴地抱拳恭喜。

    “真的?太好了!”

    他激动地握着呼延婵的小手。

    还是老话说得好,一份耕耘一份收获。

    呼延婵先是愣了一下,接着羞怯地看了他一眼。

    “恭喜太子殿下,恭喜婵妃!”

    四周的丫鬟纷纷行礼道贺。

    季怀安哈哈一笑,阔气地大手一挥:“赏,通通有赏……”

    太子殿下一高兴,整个太子府的下人全部得到了不菲的打赏。

    年关将近,加上呼延婵有了身孕,丫鬟们布置起来,整个太子府张灯结彩,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,一片喜气。

    …………

    明皇宫。

    御书房。

    季扬将一本账簿呈给老季,并汇报着财政状况。

    老季翻看着账簿眉开眼笑。

    季怀安搞来的玉米、红薯、花生等旱地农作物已经推广开来,加上土地私有改革推行,大大提高了百姓的耕种积极性。

    今年全国粮食产量倍增,一片大丰收。

    另外,因为对商业的支持,大明的商业达到了空前的繁荣。

    在大明以前,商人地位低下,国家对各地通商也有很强的限制,因为统治者认为商人频繁流动会加剧社会动乱,也不便于管理,于是便出台了各种限制政策。

    以前普通人想要经商,基本都在一城一镇之内,很难跨越城池。

    当然,像当季家那种规模的除外。

    现在大明不仅废除了各种限制,甚至还兴修道路,支持各城镇之间通商,加上这两年大丰收,国家又减免赋税,百姓手里有了点小钱,商业爆发也是必然。

    虽然在农业上减免了不少税收,但在商业上弥补回来一些,基本能维持住朝政开支。

    如果仅仅是这样,老季也不会眉开眼笑了。

    因为减免赋税之故,税收很低,勉强跟支出仅仅达到了一个平衡,但“国企”收入却十分丰厚。

    以前的“国企”主要就是盐铁之类的,但现在的“国企”在季扬的管理下,增加了好几个大类,如:丝绸、茶叶、瓷器、玻璃,以及酒类等。

    其中最赚钱的则是玻璃制品和高度白酒。

    虽然这些都不是垄断经营,但玻璃和蒸馏酒的制作方法尚未流传出去,所以赚得盆满钵满,甚至超过了垄断经营的盐铁收入。

    “扬儿,做得好!”

    看到国库充盈,老季满意地抚了抚胡须。

    “父皇,你再看看支出!”季扬苦着脸道。

    老季翻到后面一看,除了正常的朝政开支外,还有其他几项支出,而且支出巨大。

    首当其冲的就是那条纵贯南北的“高速公路”,目前才修了三分之一左右,但已经花掉了天文数字,简直就是一个无底洞。

    其二便是栖霞山兵工厂。

    钢铁,火药,还有研发全都要钱。

    第三个就是浔阳城的造船厂。

    当初季怀安洗劫黑岐岛的那些钱早已经花得一干二净,但好在浔阳城的造船厂已经完工了。

    看完这几项支出,老季也笑不出来了。

    这是挣多少花多少啊!

    “父皇,我觉得这几个项目可以适当缩减……”

    季扬刚开口,门外的小太监跑进来禀报道:

    “陛下,太子殿下来了!”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