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[位面]君侯奋斗史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41、第四十一章(第1/2页)
   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
41、第四十一

    温润松开手,不紧不慢的替他理了下衣襟,眼神朝着陆棠春那里一瞥,语气不知不觉带上了质问:“那是谁?”

    余光陆棠春站在一边可怜巴巴的模样,温乐脑袋一阵疼,他根不明白这位陆家小少爷是哪根筋搭错了,从伤好了之后,他便毫无预兆的摆出一副“我们俩关系很好”的嘴脸开始疯狂和自己套近乎。每个月赋春的信件那是风雨无阻,每一次都有厚厚的一大叠。虽然他一贯会在信里头用上尊称,但一般来说,没有下属会和领导报告自己今天穿了什么衣服,心情是好是坏吧?

    温乐并不觉得自己长得像保姆,虽然亲和力真的是他的一大优点,可像陆棠春这样入戏太深的,那就有点困扰了。

    现如今和陆家的生意温乐并不落下风,面对陆棠春的时候他也懒得虚与委蛇,跟温润解释的时候他更不想掩饰什么,满脸都是不耐烦:“你自己去问他,这家伙烦死人了。”

    这话陆棠春可没听,他原地踏了几步,眼睛一刻没有离开过温乐这边,温润结合了一下温乐的态度,又了他,心中明白了些什么。

    哦,瞎操心了,原来是倒贴的。

    他立刻收敛了敌意,挂起笑容来,面向陆棠春道:“这位公子嘴里唤的可是在下的弟弟?”

    “弟弟?”陆棠春的眼睛立刻一亮,带上些许希冀,“阁下是温公子的兄长么?”

    温润弯起一双好的眼睛,比起温乐的伪装也丝毫不逊色,简直让陆棠春以为方才的惊吓只是自己在杯弓蛇影。他有些惭愧自己的胆小,面对温润的态度立刻脸红了起来:“在下陆棠春,是临安知府韦大人的妻舅,说起来,和温公子您还能攀上门远亲。”

    温乐在一边听着不乐意了,他拉了下温润的衣摆,小声抱怨:“你和他嗦那么多干嘛啊,打发走了不就好了?”

    温润按住他的手,握在掌心,嘴上仍旧和陆棠春说着话:“原来是小舅舅的亲戚,陆公子一表人才,想必小舅妈亦不会逊色。陆公子和乐儿是好友?”

    陆棠春望向温乐的眼神有些渴望又有些隐忍,小声回答说:“在下是将温公子当做知己相交的。温大哥初来临安,不如由我做东,给您摆一桌接风宴?”

    温润问出了大概就对他没什么兴趣了,接风宴当然不可能去,随便找了个由头就推掉了。

    陆棠春悻悻的离开,温润盯着他失落的背影了有那么一会儿,被温乐给拽了回来。他一低头,就发现温乐的脸色前所未有的臭:“你要是想和他吃饭的话赶快追上去好了,我还要去珠宝店,接风宴我是不要去吃的。”

    温润大笑,抱着他拥了一下,举起一半来才肯放下。他刮了下温乐的鼻子,眼睛眯成了一条缝:“说什么傻话。”

    温乐觉得自己越发讨厌讨厌起那个自来熟的陆棠春,这人简直太没有自知之明了,自己都把态度摆的那么明显,还偏要上赶着来装熟人。被他这么一闹腾,温乐逛临安的心思也淡了不少,直接便带着温润去了珠光宝气。

    珠光宝气的掌柜是陆府的人,管账却是温乐的人手在管,每年季末的时候账册会由陆府先给账房来核对,然后再送赋春来让温乐过目。前段时间年末的分红刚刚发手,温乐手上有了钱,对做生意更加喜欢,远远的还没店里就在和温润自卖自夸。

    温润发现这条街的人流量相当不少,来往的百姓也大多都是满身绫罗身价斐然的,很显然这里是临安府的高档消费区,而靠进温乐所说的那块地方人流更是密集,在差不多百米之外,他就了珠光宝气的巨大的招牌跨越了两层楼高高的横立在哪里。

    店门口人流攒动,有专门的迎宾队伍在门口梳理秩序,温乐拉着温润挤进去的时候还被人指桑骂槐了两句。但店里无疑就比外头要空旷一些,几个珠宝柜台附近的椅子上都坐满了人,他才了两眼,便有人上前来轻声招呼:“这位客官,您有什么需要吗?”

    温乐摇摇头,对他讲:“陆掌柜可在店里?”

    小厮愣了一下,似乎认出了他,轻轻点点头便悄无声息朝着后院退去,过了没多久,陆掌柜便亲自迎了出来,没有惊动几个人将温乐了楼上。

    “可以考虑开分店了。”温乐楼下的场景,心情颇为不错。

    掌柜忙前忙后的替他泡茶端点心,同时兼顾应对温润的旁敲侧击,听这话他立马笑了:“东家和我家主人着实想了一出,老爷前段时间刚说起过要和您商议开店的事情呢。”

    这下想在了一处,二人一拍即合。掌柜当即便去来了陆长安,中饭都没有吃,温乐便和陆长安在那里商量开分店的事情。

    有钱不赚的是傻子,陆长安局限在临安这块地方这么多年,肯定也有想要对外发展的意思。他中的店铺位置在金陵,秦淮河畔金粉荟萃商贾云集,生意未必就比不上临安这块宝地。分店的生意自然就不是临安府这种做法,金陵的店铺由温乐提供原料,占七成股,陆家出资、锻造、治理,手握三成股份,温乐不亏。他不缺原料但缺少人手,而陆家人手不少只是没有好原料,只要提供珠宝而已,其他什么事情都不用管,就能花三成股来雇佣一家免费劳工。好在陆长安也觉得自己是赚的,这结果算是双赢,二人决定日后若是金陵的商铺反响不错,就将分店在江南算得上繁华的城市都开办过去。

    温润听得稀奇,他对做生意这事情了解的甚少,只是云里雾里的听着两人你来我往间决定下了这种颇费心力的买卖。他不知道温乐那么多的珠宝从哪里来,毕竟他从洋外运回来多少他心中还是有数的,但在陆长安在的时候,温润并没有不识相的拆台。

    回去的路上他问起这个,温乐打了个哈欠压根儿瞥了他一眼:“你问这个干什么?”

    温润的疑惑就这样被毫无原因的给**了。

    在临安呆了些天,温乐自己去办自己的事儿,温润也有熟人需要见面叙旧,等衣服做出来了以后,两个人都差不多忙完,恰好一并回赋春。

    这些天的功夫忍冬也将温润带回来的货物给清点出来了,珍珠和宝石倒是不少,金沙却没有上回多,反倒有一些试着冶炼出的金块。温乐并不打算将财宝全部运回赋春,如今洋外的岛屿是他的退路,有一天皇帝记起他来准备清算的时候,他底还有个可以逃之夭夭的地方。虽然商城里的仓库也是很安全的,但谁知道会不会有一天这个商城无缘无故就消失了呢?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风险实在太大了,为了活命温乐平常还是要多合计合计的。

    除了金矿,附近岛屿还有一个刚刚开采的银矿,一个模样似乎是金矿的矿山。这两个发现也是一笔大财富。至于宝石,则是温润从被迁丁的那些人手上交换来的。

    温炼这回被温润留在了岛上没有带回来,据温润说是为了在岛上盯着一些人,虽然不明白那个榆木脑壳可以干什么事情,但既然决定下次要一起去岛上,温乐也不去深究太多。清点完货物后他挑选出成色好的珍珠送给韦氏,其他的用得上的便收库房里,原料珠宝登记了数量个价值之后直接就运临安去了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吴应材的病实际上对温乐来说并不难治,升级之后商城卖药品的店铺立刻就多了起来,他在论坛上说明了自己想要的东西的类型后,很快就有卖家主动联系了他,同样的药剂比从前没升级时便宜上不少。

    其他不愿意留下的人温乐也早早将他们丢了临安,留下的那几户人家在治好病后大多都变卖了自己带来的金银细软,在城内租上一间小房子,丈夫去船厂做工妻子在织坊补贴这样过活。温乐暂时没有余力去管理他们。

    温乐听八股文头会痛,考校吴应材功底的差事后还是温润去办的,温润回来之后还是对温乐的运气表示了惊叹的,吴应材某些方面的学识让他也忍不住感觉钦佩,于是很快的,赋春的第一所公立塾便盖起来了。

    赋春的人口不够,那温乐就尽量让这些有限的人口都能得大的发挥。

    知识是大的力量,端同是种地的农户,达腊偏偏比达家的其他亲戚先出头就能出。有学问的人想问题往往更全面也更详尽,衙门里一个会读能写字的师爷每年的俸禄有五两银,人家这还是合同工,再赋春那些佃户,纵然种的是自己的地,一年下来几户人口累死累活种出庄稼来,自己吃饱肚子以后加上养鸡养猪的副业,一年也难得能有一两银,师爷他不就是能写几个字吗?知识就是金钱啊!

    塾的规模不小,装潢也很叫人惊奇,课桌黑板什么的全是让人不懂的东西,吴应材一开始对所谓的写字板嗤之以鼻,觉得这玩意儿埋没了自己勤恳练习几十年的好字,习惯了几天之后才肯改口夸奖这是个好东西。政权集中的好处就是**方便,赋春的其他两个塾被他挥手间就取缔了,两个半瓶子晃荡的先生被兼并进盖的塾中,他们的水平拿来教教三字经千字文什么的还是过得去的。因为他俩的加入,吴应材肩头的重担得以减轻一些,塾里分了两个区域,两个来的先生可以教导一些完全没有基础的孩子,这里头有大部分人在懂得一些浅显的知识后就能够满足,而剩下来的少部分人,则留下来让吴应材悉心教学。此外就是衙门里某些清闲的文官儿,他们俸禄低,温乐便让他们每个月抽出十天时间,自己安排好轮休,当班的人则去塾开半个时辰的课,每人每年年底可以拿二两银子的津贴。

    赋春穷人不少,他这个命令一下,衙门里的人也找了事情做。与其闲着,大多数人都会比较乐意去赚些额外的补贴。

    赋春的人口是由各地府衙登记,目前温乐只能在郡城办试营点,登记适龄人口的工作温乐交给底下去办。不是他不想亲自过问,而是一个出乎意料的消息打断了他井然有序的工作计划。

    老太太去了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